“中国人”的家园
好文推荐(点击标题阅读):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历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明是以朝代更迭来创新和延续的。
“中国”是一个文化和心理的概念,不是一个血统的概念,我们现在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为“中华民族”、称自己是“华夏儿女”或“炎黄子孙”。
但这种民族意识是近代的产物,基本上是十九世纪中后期以后,由于中国和欧美国家有了频繁的交往,整个地理和世界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在地理上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在文化上也开始怀疑自己并非世界的中心,这之后将中国人视为世界上诸民族当中的一个。又由于国家的贫弱、在对外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凝聚人心以振兴国家,一些知识份子非常强调中华民族的概念,于是民众中的民族意识也渐渐形成了。
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对自己的认知方式都没有什么改变。华夏族人拥有一套完备的礼乐文化、并且遵遁这些文化所指出的道德伦理的人。
其实也没有“华夏族”这一说,用孔子的话讲,这群人就叫做“诸夏”,因为当时是东周时期,中原由许多诸侯小国组成,它们都奉行这套礼乐的规范,所以叫“诸夏”,而在此范围之外则统称为“夷”。
具体的讲:
东方以渔猎为主的部族叫做“东夷”,陕西、甘肃一代的游牧部落称为“西戎”;
江汉平原以南,今天的湘江、珠江流域、直至岭南的广大地区的部落被称为“南蛮”;
而今天的长城以北的游牧部落则被称为“北狄”。
所谓戎狄蛮夷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历朝历代的版图都在变化,上面所说的地区陆续也并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但是以礼乐文化推行的地区才叫“中国”的认识没有变。也就是“中国”的内涵没有变、地理范围在不断地变。古人并没有今天人所认识的“中国”的概念,“国”的本意是指有城墙的城市;而今天所说的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古人那里叫“天下”
礼乐教化下的善与恶
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就是说在没有礼乐教化的地区,就算是有国君来管理老百姓;也不如华夏诸国里面有礼乐教化,但没有国君管理来得好。后面这种社会,要更安定、更和谐。所谓礼乐、是个形式,是文明的外在形态,有华美的冠服、有动听的音乐、恢宏的建筑、庄严的礼仪,关键是要用这些外在的形式来启发和加强人性中善的部分。
孟子曾说人性中有四种最基本的善的部分,他称其为“四端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就是说同情心、羞耻心、礼让之心和分辨是非之心,分别对应着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智四种品格,所谓的教化,就是加强人性中这些善的成为,让它们支配人的行为。去抑制相反的残忍之心、无羞耻之心、争斗之心和为利益驱动而不辨是非之心。
我们今天居住的世界使我们有比古人更广阔的眼界、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两三千年前的古人一生的活动范围都非常之小,也没有现代化的传媒,能获得的信息非常少。而我们今天可能很轻易地接触到各种不同文化。
文明的表现形态确实是千差万别,比如服装的样式、音乐的风格、建筑的风格不同地区差别各异,不能说某一种形态的文明就唯一地代表了人性中的善。善良和美好可以有许许多多种方式的呈现。
但是我们要体会的是祖先的用心、他们广阔的胸怀。
在那个时代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人类的眼光还非常狭隘,人性中善恶的两部分表现得十分明显、对立性也很强。你是本部落的人,就把你作为亲人看待,对你非常的好;如果你不是本部落的人,基本就不当作人看待,就可以去杀戮、抢夺、或者把别人变为奴隶。
而我们的祖先是一种世界主义者的宽广眼光,并不是狭隘的居住地或是血缘来区分敌友。所谓恻隐之心就是普遍的,对任何人都要有同情心,包括敌人。只要你认可以这些基本的伦理和价值观,你就是我们华夏族的一份子,并不看你的出身和血缘。
华夏族并不真正是一个“族”
孔子说: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你即使是中国人,到了夷狄的地方去,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事,你就是夷狄;你即使是蛮夷部落出生的人,来到中国,按照礼乐的要求去做事,你就是中国人。
子夏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尊敬贤者而又不好色,事奉父母能竭尽心力;事奉国君能舍身忘私;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尽管不识字,也没有正式接受过儒家的教育,我也必定说他是学成了的”。就是说,所谓礼乐、文明、教化,最终都是看个人内心行为是不是达到了要求。而其他一切外在的东西是不看的。
这和今天的人理解的“民族概念”差的很大。
近代的“民族”概念是个群体特征,你在人种、血缘、风俗上归为某一类,你就是某一个民族,这个身份是与生俱来,你自己没法改变的。
而我们古人的“华夏子孙”这个概念并不是这样,是看你的内心和行为,是针对每一个个体的。
唐宣宗大中二年,有一阿拉伯人来到中国定居,取名李彦升。他在中国居住久了,汉语十分流畅,而且熟读四书五经,于是也要报名考进士。还得到了宣武节度使卢昀的推荐。这件事在当时的朝庭还引起了辩论。那会儿还没有“永久居民身份”这一说。一个外国人,可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应不应该有公平的机会,考中了是不是也要做官呢?最后辩论的结果是,他既然读了四书五经,内心接受了圣人之道,那就是中华儿女,既然是中华儿女,当然就能参加科举考试,就能做中国的官,就和其他士子完全平等。最后这个李彦升最后真的是考取了进士。到底什么叫做“中国人”,这个故事能说明得十分透彻。
中华文明就是这个传统,不管你是哪一个族裔,来自于哪一个地方。就算是以战争的方式入主中原的,只要你认可这里的伦理和价值,就把你视作我们的一份子。也是因为如此,许多军事上的征服者,最后被中华文明所征服,今天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你要问中华民族的血缘构成是怎样的,要从血缘上和别的民族区分,实在是分不出来,各种来源都有。
但说我们的伦理和价值观,也不是泛泛而论,还是有一个具体的代表,就是延续了数千年的以儒家为代表的文明的“道统”,它是中国政治文明、社会伦理的正统代表。孔子曾经写过一本史书,叫《春秋》,后人反复说“春秋大义”,也就是说最最重要的原则、最最重要的道理。是通过“春秋”这部史书体现出来的。
“春秋大义”是什么呢,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就叫“华夷之辨”,也叫“夷夏之辨”。就是华夏和夷狄的区别是什么,这是最关键的原则。这是构成我们民族文化基因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你如果在传承中都失去这个基因了,当然也就不再是这种人了。
中国
山脉展布、江河纵横
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
可以容纳面积高达
317万平方千米
的山地
也可以容纳长度超过
150万千米
的河流
还可以容纳
数万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出的
200亿中国人
(据美国学者Carl Haub估算,地球有史以来总计诞生过1080亿人,根据现在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推算得出:中国有史以来共诞生过200亿人口,该数据并非准确数据,谨供参考;下图为中国3D版地形图,制图@Anton Balazh/123RF)
▼
有文字记载以来
559位帝王
你方唱罢我登场
5258次天灾
或赤地千里、或洪水滔天
中国人的苦难实在太多
以至于我们已经无法提出更高要求
只求一个可以庇护安全、乐享天伦的
“家”
下图为“家”的甲骨文,字形是在屋里养着一头猪;对古人而言猪可以提供食物,因此屋内养猪便成了代表稳定与安全的“家”的标志)
▼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建设家园
其种类丰富、样式繁多
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有多少中国人
就有多少种中国人的家园
窑洞
四合院
关中大院
山西大院
圆楼
围屋
围龙
围堡
土楼群
水乡古镇
天井院
阳春三月的吴越民系
入秋的藤蔓爬满高墙
湘赣天井院
闽海木屋
潮州山墙
镬huò耳墙
广东八卦村
贵州屯堡
客家土楼
合院
吊脚楼
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丽江纳西族合院
西南诸省民族村寨
侗族鼓楼
苗族村寨
瑶族村寨
民族交流 庐居
傣族
东北雪乡
图瓦人家
台湾高山族
福建石头城
青藏高原碉楼
蒙古包
以上当然代表不了”中国人“的家园之全部,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把“四端之心”、“春秋大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代代相传。
资料来源: 谷歌,星球研究所等
近期优品推荐
【点击红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